董耀会:喜峰口的前世今生
2023-05-10 17:14:53来源:长城网

发源于冀北山地的滦河,纵贯于河北东部,是河北省最大的河流之一。喜峰口,位于河北省迁西县西北50多公里处,雄踞在滦河河谷与长城相交之地,左右两侧高山对拱,地势十分险要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喜峰口是明朝洪武初年(1368年)时大将军徐达在燕山首建的32座关隘之一。后来明朝历代都在不断修建加强着喜峰口的防御建筑。景泰三年(1452)七月,明朝还在喜峰口关门上建了一座13米高的镇远楼。

喜峰口关建筑结构十分独特,这里的长城关防有三重,三道关门之间由坚固的石基砖墙连结成一体,城墙的六个接触点均有空心敌楼驻兵戍守,西城墙与万里长城主体相连,关城、长城墙体、烽燧构成了整体防御系统。

水中的烽火台

喜峰口是燕山山脉东段的隘口,古称卢龙塞。东汉末期曹操和辽西的乌桓作战,东晋时前燕慕容儁进兵中原,都经过卢龙古塞。

相传,古时有位出外谋生的年轻人久不归家,他父亲四处寻找,花费了好长时间,踏遍千山万水,终于在卢龙塞找到了他。父亲与儿子相逢时紧紧拥抱,因为大喜过望,乐极而死。身后被葬于此处,人们将卢龙塞改称为喜逢口,后来慢慢地被叫成喜峰口了。

喜峰口长城在最初修建时,设计者出于军事上的考虑,把喜峰口分为关城和城堡两个部分。城堡坐落在群山包围的盆地里,城堡的四面的墙用条石砌成,有两丈多高,非常坚固。关城建在城堡的北面,三面靠山一面靠河。

喜峰口长城

古时候,车马行人要想进入关城,都必须要通过严密的三道门。喜峰口关城戒备森严,可谓固若金汤。

今天,站在山峰上俯瞰喜峰口,你会看到奇特的景致。喜峰口关城部分被淹没在水中,枯水时水面上也仅露出一小部分残墙断壁。长城顺着逶迤的山势一直伸向水岸边,便俯身扎入碧水之中,长城入水约两公里后,又从对岸冒了出来,顺着山势攀上山脊,向西继续盘旋于崇山峻岭之间。

这段入水中长城像是一条巨龙俯身汲水之后又仰首向上升腾。水下长城的形成,是因为1976年引滦入津时,在这里修建了潘家口水库,水库蓄水后,喜峰口关城便被淹没于水中,只有枯水季节时才能露出部分关城残址。

喜峰口长城

由于有水,喜峰口长城沿线山上的植被非常茂盛,不同季节,丰茂的植被渲染出不同的景色。站在喜峰口一侧山上放眼望去,湖光山色,长城在山峦翠绿中起伏。潘家口水库碧绿宁静的水中倒映着的青山与长城,景色非常好看。

喜峰口属于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,当年戚继光的蓟镇总兵府也在迁西,一个是长城防御最前沿阵地,一个是负责指挥一千多里长城防御线的司令部,两者相距约30公里。修筑长城防御体系最理想的结果是不战而屈人之兵,让进攻者面对强大的防御体系知难而退,长城就发挥了其应有作用。

喜峰口长城

隆庆六年(1572)冬,戚继光在汤泉一带组织了有10万精兵参加的大演习,并邀请了长城外蒙古族首领来参观。连营数十里的明军进行实兵对抗演练,蒙古将领们亲眼目睹了戚继光部队用战车拒敌、步兵迎敌、骑兵逐敌的长城防御战斗部署。

通过演习,明朝军队充分显示了精良的装备和武力,向蒙古部族首领展现了强大的军事实力。这就相当于明确告知对方,明军已经做好了抵御侵扰的准备,让对方在强大的武力威慑下不敢轻举妄动。长城沿线部队连续进行操练和演习,实际就是对敌方采取的一种威慑行动。

戚继光练兵图

提到喜峰口长城,人们就会想到悲壮的长城抗战,还有那首震撼人心的《大刀进行曲》。在喜峰口长城,你看到的不仅是砖石长城,还有英雄儿女在民族危亡时刻,所表现出来无所畏惧的牺牲精神。长城在现代饱受战火洗礼,为抵抗日寇的侵略发挥了作用。

1933年春,日本侵略军占领热河后,向喜峰口进犯,没想到在这里,遭到中国军队的顽强阻击。中国军队武器落后,没有重武器,枪还够不上每人一杆,子弹也很少,但白天利用有利地形与敌人血战,夜里凭借着大刀袭击被阻于长城之外的侵略军,焚烧了日军大批武器和辎重,歼敌千余人。中国士兵用大刀杀敌,坚守喜峰口的英勇行动,鼓舞起民族抗日士气,著名的《大刀进行曲》讴歌的就是中国军人不怕牺牲的精神。

士兵用大刀杀敌

虽然长城阻击日寇的抗战失败了,但中国军人的铁血精神却永垂不朽,一曲豪迈悲壮的大刀进行曲,一直传唱到今天。

标签:

最后一页
3女生烤肉店内疑遭多人骚扰具体是什么情况 环球新动态

精彩推荐

资讯News

  • 聚焦Policy